• 文章标题
  • 文章摘要
  • 文章内容
  • 全文搜索
首页 » 栖中新闻 » 【栖中好故事】跨越山海的教育奔赴——致敬援疆教师(二)

【栖中好故事】跨越山海的教育奔赴——致敬援疆教师(二)

浏览数量:2     作者:南京市栖霞中学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9-03      来源:本站

【栖中好故事】跨越山海的教育奔赴——致敬援疆教师(二)

 

640 (15).png

张灵贵,中共党员,教育硕士,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先后担任学校年级组长、教务处副主任和主任、校长办公室主任等,是栖霞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,多次担任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,获南京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、南京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、栖霞区师德标兵、栖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
  典型事迹:

  张老师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,在政治、思想、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;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坚持立德树人,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在学校的先锋模范作用,是栖霞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。

  去年5月,张灵贵老师主动申请援疆支教,8月份踏上新疆伊宁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,完成他多年的夙愿。在支教学校,张老师善于抓住有利契机,解决学生的思想波动问题,为了了解认“死理”的高同学,张老师上课经常给他发言的机会,并在班级公开表扬他的漫画画得好,有文人的风采和气质。慢慢的,高同学打开心扉,融入了班集体。无论是实地家访,还是电话联系,他用浓浓的爱心和耐心,温暖着每一位学生,用不懈的坚持,赢得了家长的敬佩和称赞,用执着的精神,诠释着一位普通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坚守。

  援疆期间,张老师积极开设展示课和讲座,无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,带领学校青年教师钻研新课标和新教材,主动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,听课指导,为其规划专业成长路径,他的徒弟们成长很快,均成为学校骨干教师。真情陪伴,静待花开,是他喜爱的教育名言;主动担当,止于至善,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,他用实践诠释了大市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作用。

640 (14).png

王娟,女,1981年11月出生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硕士学位,2004年8月参加工作,担任南京市栖霞中学人事秘书、化学教师,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,南京市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,多次获得南京市栖霞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,南京市栖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南京市栖霞区先进人事干部称号。目前担任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组长,高三年级任教。她主张“以实验探究真知,于微观构建思维,用化学赋能未来”。

  典型事迹:

  心系边疆 化学育才

  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,王娟老师从栖霞山下来到万里之外的西北边陲——新疆伊宁市,在伊宁市第一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。

  面对迥异的教学环境,她迅速调整,勇挑重担,担任校化学教研组长。在教研上,她深入课堂为当地教师“诊脉”,帮助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,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,组织集体备课、开设公开课,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分享给当地教师,全力打造一支“带不走的优秀教研团队”。 上学期除了自己上课以外,王老师听评课达46多节,被听课42节,开设的伊宁市级公开课《卤代烃》受到当地化学教师的一致好评,指导伊宁一中青年教师开设市级公开课四节,参加伊犁州赛课比赛获三等奖。除此以外,王老师为一中化学教研组建设积极争取资源。面对伊宁一中化学实验室晶胞模型不全的情况,王老师和南京市栖霞中学联系,在后方校领导和化学教研组的帮助下,为伊宁一中捐赠一整套晶胞模型,教师用球棍模型一套,全套教材两套和实验用耗材若干。

  半年间,她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稳步提升,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,更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指导下取得长足进步。王娟老师用爱与智慧,在伊犁河谷播撒下科学的种子,架起了一座连接东部与西部的教育桥梁,诠释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担当与奉献。


撰稿:援疆教师

版权所有 2021  南京市栖霞中学
地址:南京市栖霞区金尧路15号 电话:025-85763195  校长信箱:qxzxxzxx@163.com  
备案证书号  苏ICP备12062907号 
  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