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数量:6 作者:南京市栖霞中学 发布时间: 2025-08-03 来源:本站
当飞机降落在谢列梅捷沃机场时,我攥着刚学的几句俄语,手心微微出汗。这场横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的游学,像一本摊开的厚重史书,等着我们用七天的脚步去翻阅。
圣彼得堡:会呼吸的童话书
夏宫的喷泉是群调皮的精灵,"参孙搏狮"雕塑喷出的水箭直刺蓝天时,总让人想起彼得大帝挥剑劈开海浪的模样。穿梭于宫殿与花园间,我深深沉醉于俄罗斯的历史韵味与艺术魅力中 。
圣彼得堡的清晨属于涅瓦河,看阳光给镀金的尖顶镶上金边。
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喀山大教堂前的长队——当地人捧着面包和盐,等待向亲友传递祝福,那种慢下来的虔诚,和国内街头步履匆匆的节奏形成奇妙对比。
圣彼得堡大学语言测试中心的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,并互赠了礼物。
我趁机打量四周:明亮的考室、先进的测评设备,还有墙上贴着的多语言标语,处处透着专业与严谨。这不仅是对语言的精准丈量,更藏着对跨文化沟通的珍视,让人心生敬意。
莫斯科:撞个满怀的惊喜
飞抵莫斯科时,云层正给城市盖着轻纱。我们的研学轨迹像条好奇的小狗,先溜进了莫斯科第七中心小学,隆重的欢迎仪式,让我们倍感荣幸。
中国元素的布置,让我们宾至如归。
一趟体验课,使我们了解到了饼干上的艺术世界。
丰盛的款待,让我们领略了俄餐的魅力。
会议室里中俄师生围坐在一起,听说他们的学生正在北京研学,10月份可能来到南京研学……这活像两列在轨道上试探靠近的小火车,聊着聊着就"哐当"一声并了轨。
红场奇遇记
红场的石板路被踩成了能照见人影的铜镜,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在镜里晃呀晃。
墙下那簇永不熄灭的火焰,像枚被岁月擦亮的徽章,仿佛在讲那些关于勇气的故事。
有位戴勋章的老爷爷见我们对着火焰敬礼,突然挺直腰板给我们行了个标准军礼,吓得我赶紧把敬少先队礼的手换成鼓掌——原来有些敬意,不用说话也能传很远。
莫斯科地铁根本是地下艺术游乐园!马雅可夫斯基站的马赛克壁画会"呼吸",灯光一换,画里的飞行员就像要驾着飞机冲出来;共青团站的水晶灯垂下时,连我们的影子都变成了小金人。列车呼啸而过时,整座站台都在晃,让人疑心自己坐着过山车穿越进了美术馆。
圣瓦西里大教堂的洋葱顶绝对是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!红的像熟透的草莓,蓝的像刚挤的蓝莓酱,金黄的弧线在阳光下转呀转,好像在跟云朵玩跳房子。我举着手机拍个不停,旁边的俄罗斯小姐姐突然用中文说:“好看吧?我们叫它糖果教堂”!原来美这东西,连名字都带着甜味。
同行的于老师指着远处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说:“每一块砖石都藏着故事。”
我们在阿尔巴特街的老书店里,用蹩脚的俄语加手势,买下了一本插画版的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,店主笑着塞给我们一块蜂蜜饼干,甜得像这个城市的善意。
在科诺莫纳州社会人文大学参观时,我接受了州电视台采访,谈及俄语学习的点滴、对俄罗斯的认知,更阐释了对中俄友谊的理解,言语间满是真诚。
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的访问则更像打开了另一扇窗。
两位教授引路,我们穿梭于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的艺术馆与自然科学馆。展品无言却诉说着文明脉络,教授的讲解串联起知识与思想。
行走间,深感学术的厚重与传承的力量,不同领域的碰撞更让人明白,人文与科学本是同根而生,共同构筑着人类认知的殿堂。
把时光戴在手上
这场研学像串会讲故事的项链:涅瓦河的水是会跑的翡翠珠子,夏宫的喷泉是冻住的星星,红场的砖石是盖了时光印章的吊坠。
离开时发现,行李箱里多了些看不见的宝贝:俄罗斯老师写的中文祝福里夹着俄语卷舌音,地铁里捡到的枫叶标本带着水晶灯的味道,还有那位白胡子老爷爷的草帽香——原来所谓研学,就是让心变成个大口袋,把不同的风景、不同的笑,都装进去。
现在每次看到地图上的俄罗斯,总觉得那片土地在对我眨眼睛。说不定某天,我会带着中国的年画和红包再去敲门,到时候一定要对那位“糖果教堂”那边的小姐姐说:"看,这是我们的'魔法',请签收!"毕竟世界这么大,有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呢。
图文:康云翔
一审:魏良奎
二审:张锦洲
终审:崔 鑫
发布::翟羽佳
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5号